作者:周楠
被央企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(下稱“中國國新”)納入麾下,吃以國新證券的總經新面孔登場不久,就因歷史遺留問題吃了罰單。理缺
因公司總經理缺位時間已超22個月,位長問題尚未聘任具有任職資格的月國遺留人員出任,北京證監局近日對國新證券出具警示函,新證指出該公司總經理長期缺位,券因不利于正常公司治理,華融且前期北京證監局就該事項多次向國新證券下發提示函、罰單關注函。吃
同日,總經華融證券原董事長祝獻忠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。理缺據北京證監局,位長問題經查,月國遺留其在2013年至2018年任華融證券(現國新證券)董事長期間,新證公司在內部控制、風險管理、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四大突出問題,祝獻忠作為時任董事會負責人,為此負有責任。
國新證券前身是華融證券。自2018年賴小民事件后,華融證券人事動蕩,高管更迭頻繁,總經理一職長期空懸。
今年以來,經過與中國國新的戰略重組,華融證券完成“央企化”,以“國新證券”的新面貌亮相。然而,一紙罰單再將華融時期的遺留問題揭開。
今年8月公開招聘總經理
北京證監局11月29日發布的警示函顯示,截至目前,該公司總經理缺位時間已超22個月,尚未聘任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總經理,不符合相關監管規定。
警示函內容還提到,去年1月15日,公司總經理離職,由董事長代為履行總經理職務;3月29日,董事長不再代為履行總經理職務。
北京證監局認為,國新證券總經理長期缺位,不利于正常公司治理,且前期北京證監局就該事項多次向公司下發提示函、關注函,提醒務必高度重視,切實落實監管要求,盡快聘任符合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總經理。并將視情況采取進一步措施。
自2018年賴小民事件后,華融證券人事動蕩,高管更迭頻繁,總經理一職長期空懸。
記者據公開資料梳理,2019年6月,原天津證監局局長張海文出任華融證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;同年11月,任職總經理僅一年的陳鵬君被調離華融證券,擔任華融匯通董事長。
總經理職位空缺一年后,2020年9月,童艷出任華融證券總經理,其此前就職于民生證券,擔任副總裁。
然而,僅僅4個多月后的2021年1月,華融證券公告稱由張海文代為履行公司總經理職責,免去童艷總經理職務。
高管職位頻頻變動的同時,華融證券走上了“易主”之路。
去年12月,中國華融啟動華融證券的股權轉讓計劃,在北京金交所掛出華融證券71.99%股權轉讓項目,標的股權價格為109.3億元。
今年1月,華融證券母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國新資本,按照上述標的價格簽署國有產權交易合同,國新資本獲得華融證券71.99%的股權。
證監會6月22日正式作出批復,核準國新資本有限公司成為華融證券主要股東;核準國新控股成為華融證券、華融基金實際控制人。
7月底,國新證券完成變更公司名稱的工商變更登記,名稱由“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”變更為“國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”;8月初,國新證券正式揭牌。
8月10日,中國國新發布消息稱,因發展需要,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國新證券總經理。招聘公告顯示,該崗位設置了15年以上金融行業從業經驗,年齡50周歲以下等要求。
原董事長遭追責
總經理缺位的同時,華融證券還被指出存在公司治理弱化、內控存在缺陷等問題。
北京證監局11月29日對祝獻忠出具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監管措施的決定,并指出,祝獻忠2013年至2018年任華融證券董事長期間,公司在公司治理、內部控制、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四方面突出問題。
一是公司治理弱化,存在股東大會、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運行不規范、公司被控股股東管控較多、董事長與經營層職責混同等問題;二是內部控制存在缺陷,存在缺少董監高薪酬管理制度、部分專業委員會職責授權不明確,履職不充分等問題;三是風險管理有效性不足,存在經營理念激進,部分業務擴張快速、無法對資管等業務進行有效風險控制等問題。
“上述問題是公司后期出現系列流動性問題的重要根源,后果嚴重?!北本┳C監局指出,祝獻忠作為公司時任主要領導、董事會負責人,負有責任。根據相關監管規定,北京證監局對其采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的行政監管措施。
做好證券板塊平穩過渡和融入
官網顯示,國新證券注冊資本58.41億元,總部設在北京,下設18家分公司(含1家在籌分公司)、64家營業部,控股3家子公司,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(簡稱“中國國新”)為公司實際控制人。
公司股東背景強大,中國國新為實際控制人,國新資本為主要股東。其中,中國國新是國資委監管的央企之一,成立于2010年,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試點公司;國新資本成立于2014年8月,是中國國新的全資子公司,也是中國國新旗下金融板塊的代表企業。
目前,國新證券牌照較為齊全,擁有股票質押、代銷金融產品、新三板、股票期權等多項重要業務資格。
從國新證券的前身華融證券基本面來看,規模體量上,華融證券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排名行業中下游。
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,截至2021年末,華融證券總資產395.32億元,凈資產99.63億元,排在行業第54位和56位;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.77億元,凈利潤1.81億元,排在行業第88位和74位。
有市場觀點認為,戰略重組完成后,中國國新旗下金融牌照將進一步完善。
對于證券板塊的發展,在中國國新2022年年中工作會議上,中國國新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周渝波指出,今年下半年,中國國新要深入做好證券板塊平穩過渡和融入工作,切實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防控,著力打造適應國有資本運營事業需要、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功能平臺。
總經理缺位長達22個月,國新證券因華融遺留問題“吃”罰單
總經理缺位長達22個月,國新證券因華融遺留問題“吃”罰單
總經理缺位長達22個月,國新證券因華融遺留問題“吃”罰單
總經理缺位長達22個月,國新證券因華融遺留問題“吃”罰單